季汉大司马 第616节(2 / 4)

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

  闻言,诸葛亮心中略安,说道:“蒋公琰,方整威重,社稷之器;顾元叹,智略密重,国相之才;司马子华,虑重国事,可为辅弼。臣离任之后,三人可继亮后。”
  “三人之后呢?”刘禅追问道。
  诸葛亮沉吟良久,说道:“三人之后,费祎、杜恕、滕胤可继三人之后。”
  “再后呢?”刘禅再问道。
  诸葛亮苦笑摇头,说道:“亮非神人,岂能料数十年后之事。陛下如能用以上六人辅政,礼贤用人,与民休养,少起兵事,则汉室必然大兴。”
  “那相父欲何时卸任?”刘禅不舍问道。
  诸葛亮含糊说道:“待朝纲大定之时!”
  第775章 时代的落幕
  诸葛亮向刘禅举荐后继人,并言朝纲初定时归隐,实际上诸葛亮早已为他离任之后的政治格局做规划。
  蒋琬、顾雍、司马芝三人,诸葛亮更看好蒋琬、顾雍二人,故而在举荐时,强调蒋、顾二人有国相之才,并提前在尚书台里树立起蒋、顾二人并尊的格局。
  至于为何不看好司马芝,并非其与霍峻瓜葛太深,而是司马芝年纪太大,比诸葛亮还大些岁数。总不能在诸葛亮离任之后,换上一个更年老的执政者。
  在顾、蒋二人之后,诸葛亮举荐费祎、杜恕、滕胤三人,则是出于各种原因,有三人才能,亦有平衡政治格局的考虑。
  南汉国中,江荆、徐扬籍贯的文武占大多数,为了稳固基本盘,自然需要有当地籍贯的执政者上台,或是说与当地纠葛深厚的执政者上位。
  费祎作为江夏郡人,其身份无需过多细述。其之所以入诸葛亮眼里,则因费祎在出任转运使期间,表现出出众的才能,完成了霍峻设计的方案,并为长安供给了一批又一批的钱粮。
  滕胤虽为北海人,但他却生长在扬州,父亲滕胄、伯父滕耽二人在南汉时期,因才能出众,各有出任要职,仅可惜中年而丧。
  得益父辈打下基础,加上滕胤个人外貌出众,才学出众,被诸葛亮早早看重,先是被举为孝廉,而后入尚书台为官,继而出任太守。
  在任期间,滕胤善断难案,务尽情理,深得百姓爱戴。且滕胤虽在地方,却未敢忘朝野,常上疏至中央,向诸葛亮反馈地方民情。
  之后滕胤因相貌出众,被霍峻二女儿霍汶看上,在几经波折下,步练师看重滕胤无父无母,最终将霍汶许配与滕胤。
  在成婚后不久,得到霍氏政治资源扶持的滕胤迅速起飞,齐州刺史徐盛因病上疏请退,在得到多方大佬举荐下,滕胤从中郡太守跃迁为齐州刺史。
  并在伐辽东时,因供给粮草以及打造船只有功,又迅速调往尚书台任职,接任马谡的位置,以侍中身份兼任兵部侍郎。
  兵部尚书赵昂因年老多病,多将部中事务交于滕胤负责,似有磨练滕胤之意。
  相比费祎、滕胤二人,杜恕则是更为默默无闻,因被诸葛亮看重,负责诸葛亮的文书工作,并有幸将女儿嫁与霍家儿郎。
  此番能被诸葛亮举荐,多是因自身刚正不阿,洁身自好,精通律法,非常适合在廷尉工作。
  公元239年,建兴十五年,春。
  在安排好相关事宜之后,诸葛亮向刘禅上疏请辞,以腿脚不便为由,请求刘禅能准许他归休,另选贤能执政。
  刘禅自然不准,下诏赐诸葛亮剑履上殿,入朝不趋,并准诸葛亮乘车入宫。
  诸葛亮二上表请退,表示自己头发花白,身体疾病缠身,所食渐少,望能准许退休。
  刘禅亲至府上探望诸葛亮,挽留诸葛亮勿要离朝,多辅政几年。诸葛亮则以身体有恙为由,拒绝了刘禅的挽留,希望准许离朝。
  刘禅暂让诸葛亮养病,并命御医照料诸葛亮,药材尽从宫出。
  诸葛亮休养月余,表示自己身体日沉,又被案牍所劳,实在无法为朝理政,请求刘禅准许他归乡。 ↑返回顶部↑

章节目录